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白柳镇推进村民自治工作访谈录
365bet官网的微博 www.zgsxft.com 2013-12-05 14:35:44 来源:本网 作者:李道广 点击:
去年以来,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把监督推进村民自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突出推进村民民主议事和村民民主监督两项制度落实、指导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等重点,加强监督,全力推进。
为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日前,本刊记者深入白柳镇,特邀几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群众,对该镇推进村民自治工作进行了访谈,详细了解农村干部群众对村民自治的认识、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一现实问题,向基层干部群众问计问策。
记者: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现在村里决定一些重要的事项,村民们是如何发挥自我管理作用的呢?
陈开义(柳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在我们村,村内重大事项在党支部、村委会“两委”联席会议商定之后,还必须提交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直至村民大会讨论,最后才能付诸实施,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实行跟踪监督落实。
康贤权(白柳镇人大代表、老龙沟村村主任):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的权利机构,村民委员会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我们探索了农村党务、村务的“一制三化”管理办法。“一制”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三化”即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
张新刚(白柳镇人大代表、陈家庵村村主任):我们村健全了村民代表会议事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村民听证会制度,凡村里需要决策的大事小情,都由村委会召集,请村民代表参与,让村民自己决定。比如硬化村级水泥路问题,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讨群众投工、集资打底子问题,凝聚群众智慧,使群众真正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
记者:实现管理民主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你们是如何进行经济管理、村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如何组织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自我服务的?
康贤权(白柳镇人大代表、老龙沟村村主任):我们老龙沟村在村民建房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办事,在村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房屋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一户不能有两个桩基,面积不能超占,距离通村路必须在5米以上,通组路必须在3米以上,按相关政策必须给村集体缴纳一定的规划管理费和设施配套费,坚决杜绝乱批、乱建、乱占问题,努力做到统一规划,集中审批,合理收费,规范管理,村容整洁,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朱仕民(白柳镇人大代表、白桑园村村主任):我们白桑园村是全镇的畜牧养殖大村,在带领群众发展该项产业的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养殖户不能把圈舍建在路边和院落中间,必须配套沼气建设,坚决杜绝粪便、污水横流乱溢,污染村居环境。同时,对于新发展大户,必须在畜牧养殖规划小区内建场,发展畜—沼—园“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
王维峰(陈家庵村文书):我们陈家庵村地处半山腰,土地条件好,光照充分,属于西瓜、甜瓜的适生区。近年来,为了把该项产业做大做强,我们成立了“陈家庵村瓜果种植协会”,20余户种植大户加入了该协会组织,在生产过程中,协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各种植大户进行技术辅导培训,推广优良品种,指导田间管理,加强交流沟通,使西瓜的亩产量达到了6000-8000斤,产值达到8000元,甜瓜亩产量达到2000斤,产值达到10000元。2013年,全村种植西瓜500亩、种植甜瓜200亩,仅此一项增加农民收入600万元,成为本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并在全县打造出了陈家庵西瓜、甜瓜“品牌”。
记者:村民自治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最有效、有广泛的途径。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你们是如何对广大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倡树文明新风、维护和谐稳定的?
张忠友(白柳镇人大代表、松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我们松垭村地处张坪高山,面积大,人口少,群众居住分布相对偏僻边远,开展治安防范,加强森林防火,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非常大,为此,我们以加强农民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各类联防会、小组院落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注意森林防火安全,善待留守老人。对于个别破坏集体林的不法分子,我们按照《林业法》、《村民自治章程》,依法依章给予了严厉处置,保护了集体资源不受侵害。
罗云升(白柳镇人大代表、白柳社区主任):我们白柳社区位于集镇所在地,人口密集,人群复杂,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开展“双创”活动的过程中,有少数居民和商户不落实“四自一包”责任,在街道和路边乱搭乱建,为此,我们通过召开居民大会选举居民代表成立了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小组,请求镇政府派员支持,在社区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对少数违规建筑进行了拆除,对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曝光,促进了集镇环境卫生的改变。
康贤权(白柳镇人大代表、老龙沟村村主任):今年7月份,我村按照程序重新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结合村情实际,加强了计划生育和土地管理工作。《村民自治章程》中的计划生育工作条款内容丰富,包括对育龄妇女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等给予奖励,对违法生育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对每季度“三查”不到位的给予罚款等。同时,从宅基地划分、土地承包等方面普遍增设了违约责任追究内容,既维护了《村民自治章程》的严肃性,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自治工作的积极性。
记者: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也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而知情是监督的前提,目前你们那里是如何推进村务公开,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的?
朱仕民(白柳镇人大代表、白桑园村村主任):在监督方面,我们村有两项制度是最关键的,一个是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一个是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干部,按照规定就要罢免和改选。而村务公开制度不仅规定了公开的具体事项,还规定每半年全面公开一次。半数以上的村民对村务公开的事项不同意的,应当依法予以纠正,并重新公布。
康贤权(白柳镇人大代表、老龙沟村村主任):村民最关心的就是村集体的财务。村里开支,由村委会主任审查,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核,党支部书记审批。每年6月底和12月底集中两次向群众公开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罗金刚(白柳镇人大代表、柳村社区主任):社区村务公开,首先由居委会提出方案,居民监督委员会进行审查,社区“三委会”联系会议审核,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会议公开村务。社区还建立了公开栏,涉及建设规划、宅基地审批、财务收支等事项,全都及时向群众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记者:广大基层群众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民主的新形式,大大丰富了基层民主的实践和理论。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取得了哪些成效?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任兴斌(白柳镇人大主席):随着村民自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走上了正轨,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民主决策村务基本形成制度。全镇15个村都建立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交由“两会”讨论研究,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既体现了群众当家作主,又防止了决策失误;三是民主管理逐步得到落实。各村普遍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委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把农村经济管理、社会秩序管理、村级组织建设等融为一体,形成了综合配套,内容完备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使村民自治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是民主监督有较大进展。各村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都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度,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事项、形式和程序,彻底解了以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主观随意性大的问题。
同时,在村民自治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镇、村干部对村民自治的认识片面,态度消极;二是还存在少数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村民自治工作不能完全健康运行;三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自治章程》等内容还需要根据形势发展有待健全完善。
江利宝(白柳镇党委书记):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需要把好以下几个重点环节:一是完善村民自治,要健全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妥善处理村“两委”关系,以保证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二是完善村民自治,应当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要不断完善和规范村务决策程序;三是完善村民自治,应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采访手记:村民自治作为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社会政治制度,对于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在县镇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县各村新一轮《村民自治章程》修订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全县村民自治工作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两项制度”运行趋于规范,村级民主治理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确立。但村民自治工作涉及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方方面面,情况复杂,新问题层出不断,如何完善这一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在探索中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
图为白柳镇峰溪社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为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日前,本刊记者深入白柳镇,特邀几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群众,对该镇推进村民自治工作进行了访谈,详细了解农村干部群众对村民自治的认识、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一现实问题,向基层干部群众问计问策。
充分尊重民意 深化自我管理
记者: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现在村里决定一些重要的事项,村民们是如何发挥自我管理作用的呢?
陈开义(柳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在我们村,村内重大事项在党支部、村委会“两委”联席会议商定之后,还必须提交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直至村民大会讨论,最后才能付诸实施,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实行跟踪监督落实。
康贤权(白柳镇人大代表、老龙沟村村主任):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的权利机构,村民委员会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我们探索了农村党务、村务的“一制三化”管理办法。“一制”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三化”即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
张新刚(白柳镇人大代表、陈家庵村村主任):我们村健全了村民代表会议事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村民听证会制度,凡村里需要决策的大事小情,都由村委会召集,请村民代表参与,让村民自己决定。比如硬化村级水泥路问题,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讨群众投工、集资打底子问题,凝聚群众智慧,使群众真正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
力促经济发展 优化自我服务
记者:实现管理民主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你们是如何进行经济管理、村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如何组织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自我服务的?
康贤权(白柳镇人大代表、老龙沟村村主任):我们老龙沟村在村民建房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办事,在村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房屋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一户不能有两个桩基,面积不能超占,距离通村路必须在5米以上,通组路必须在3米以上,按相关政策必须给村集体缴纳一定的规划管理费和设施配套费,坚决杜绝乱批、乱建、乱占问题,努力做到统一规划,集中审批,合理收费,规范管理,村容整洁,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朱仕民(白柳镇人大代表、白桑园村村主任):我们白桑园村是全镇的畜牧养殖大村,在带领群众发展该项产业的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养殖户不能把圈舍建在路边和院落中间,必须配套沼气建设,坚决杜绝粪便、污水横流乱溢,污染村居环境。同时,对于新发展大户,必须在畜牧养殖规划小区内建场,发展畜—沼—园“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
王维峰(陈家庵村文书):我们陈家庵村地处半山腰,土地条件好,光照充分,属于西瓜、甜瓜的适生区。近年来,为了把该项产业做大做强,我们成立了“陈家庵村瓜果种植协会”,20余户种植大户加入了该协会组织,在生产过程中,协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各种植大户进行技术辅导培训,推广优良品种,指导田间管理,加强交流沟通,使西瓜的亩产量达到了6000-8000斤,产值达到8000元,甜瓜亩产量达到2000斤,产值达到10000元。2013年,全村种植西瓜500亩、种植甜瓜200亩,仅此一项增加农民收入600万元,成为本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并在全县打造出了陈家庵西瓜、甜瓜“品牌”。
依法依章办事 强化自我教育
记者:村民自治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最有效、有广泛的途径。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你们是如何对广大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倡树文明新风、维护和谐稳定的?

图为白柳镇人大代表、松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忠友(中)在接受采访
张忠友(白柳镇人大代表、松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我们松垭村地处张坪高山,面积大,人口少,群众居住分布相对偏僻边远,开展治安防范,加强森林防火,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非常大,为此,我们以加强农民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各类联防会、小组院落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注意森林防火安全,善待留守老人。对于个别破坏集体林的不法分子,我们按照《林业法》、《村民自治章程》,依法依章给予了严厉处置,保护了集体资源不受侵害。
罗云升(白柳镇人大代表、白柳社区主任):我们白柳社区位于集镇所在地,人口密集,人群复杂,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开展“双创”活动的过程中,有少数居民和商户不落实“四自一包”责任,在街道和路边乱搭乱建,为此,我们通过召开居民大会选举居民代表成立了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小组,请求镇政府派员支持,在社区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对少数违规建筑进行了拆除,对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曝光,促进了集镇环境卫生的改变。
康贤权(白柳镇人大代表、老龙沟村村主任):今年7月份,我村按照程序重新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结合村情实际,加强了计划生育和土地管理工作。《村民自治章程》中的计划生育工作条款内容丰富,包括对育龄妇女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等给予奖励,对违法生育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对每季度“三查”不到位的给予罚款等。同时,从宅基地划分、土地承包等方面普遍增设了违约责任追究内容,既维护了《村民自治章程》的严肃性,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自治工作的积极性。
坚持公平公开 实行自我监督
记者: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也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而知情是监督的前提,目前你们那里是如何推进村务公开,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的?
朱仕民(白柳镇人大代表、白桑园村村主任):在监督方面,我们村有两项制度是最关键的,一个是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一个是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干部,按照规定就要罢免和改选。而村务公开制度不仅规定了公开的具体事项,还规定每半年全面公开一次。半数以上的村民对村务公开的事项不同意的,应当依法予以纠正,并重新公布。
康贤权(白柳镇人大代表、老龙沟村村主任):村民最关心的就是村集体的财务。村里开支,由村委会主任审查,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核,党支部书记审批。每年6月底和12月底集中两次向群众公开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罗金刚(白柳镇人大代表、柳村社区主任):社区村务公开,首先由居委会提出方案,居民监督委员会进行审查,社区“三委会”联系会议审核,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会议公开村务。社区还建立了公开栏,涉及建设规划、宅基地审批、财务收支等事项,全都及时向群众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正视存在问题 逐步完善提高
记者:广大基层群众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民主的新形式,大大丰富了基层民主的实践和理论。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取得了哪些成效?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任兴斌(白柳镇人大主席):随着村民自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走上了正轨,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民主决策村务基本形成制度。全镇15个村都建立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交由“两会”讨论研究,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既体现了群众当家作主,又防止了决策失误;三是民主管理逐步得到落实。各村普遍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委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把农村经济管理、社会秩序管理、村级组织建设等融为一体,形成了综合配套,内容完备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使村民自治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是民主监督有较大进展。各村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都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度,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事项、形式和程序,彻底解了以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主观随意性大的问题。
同时,在村民自治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镇、村干部对村民自治的认识片面,态度消极;二是还存在少数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村民自治工作不能完全健康运行;三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自治章程》等内容还需要根据形势发展有待健全完善。
江利宝(白柳镇党委书记):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需要把好以下几个重点环节:一是完善村民自治,要健全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妥善处理村“两委”关系,以保证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二是完善村民自治,应当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要不断完善和规范村务决策程序;三是完善村民自治,应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采访手记:村民自治作为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社会政治制度,对于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在县镇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县各村新一轮《村民自治章程》修订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全县村民自治工作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两项制度”运行趋于规范,村级民主治理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确立。但村民自治工作涉及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方方面面,情况复杂,新问题层出不断,如何完善这一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在探索中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

责任编辑:县人大 文章录入:县人大